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toutiao/202508/20250808111109.html

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5-0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开展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为动力,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守正创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在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中小学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在大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等活动。发挥高校及其哲学社会科学力量优势,推动在高校设置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水平宣传阐释产品。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学段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

  强化系统谋划,着力破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大中小幼纵向衔接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持续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健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幼儿园试点使用《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在小学推进开设“中华民族大家庭”“可爱的中国”专题教育课,在中学讲好讲活“中华民族大团结”“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课程,在高校开好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库。成立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打造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互通交流平台,探索打通各学段内部、学段之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研究中心打造成为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智库平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依托14所本科院校与14个地(州、市)中小学的结对学校联盟共建体系,组建14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团队,着力推动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教学方法协同迭代,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听课评课调研,依托新疆地方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深入不同学段的学校进行听课调研和教学指导,现场对授课情况进行讲评,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实践育人,着力破解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实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增效行动,建好用好3个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4个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培育)基地,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心打造“大思政课”研学实践精品路线,遴选公布自治区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和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精品课程、线条“精品路线”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州、市)深挖历史展览馆、革命纪念馆、特色博物馆蕴含的育人元素,开发创作14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研学地图。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开展南疆与北疆、兵团与地方、疆内与疆外学校结对共建和中小学生“手拉手”联谊活动。持续组织中小学生赴北京和其他省区市参观学习、研学交流,擦亮“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研学活动品牌。实施百名新疆班办班学校学生来疆研学“走亲戚”、百名新疆班优秀学生家长赴办班学校考察及返乡宣讲、千名教师来疆家访等“百百千”行动,全面增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改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强化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依托新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铸牢锦绣苑”专题,广泛征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资源,带动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整体水平。实施数字文物育人功能开发项目,聚焦数字文物开发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利用全景全息数字技术,积极研发一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融入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之中,激发文物资源生命力,充分发挥文物文化育人功能。

  开好“中华民族大家庭”课程。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区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全面开设“中华民族大家庭”专题教育课程。举办自治区“中华民族大家庭”专题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帮助全区小学授课教师熟知熟用、用好讲好教材。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材培训暨新疆首届教学展示活动,组织兵地高校15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推荐20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学展示活动,实现以训促教、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机制,建设领导讲思政课师资库,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实现高校全覆盖。

  “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持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大团结”课程示范“金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广创作一批高质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儿歌,遴选优秀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到南疆学校巡展巡演,举办全区中小学红色歌曲合唱比赛,教育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育人场所的教育功能,通过整合各育人主体优势资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与有关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开发,评选推出一批有内涵、有影响的教学示范品牌和专题示范课程,切实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

  “结对共建”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大中小学校结对共建做到“应结尽结”,推动学校通过书信、视频、电话等方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手拉手”联谊活动,构建千千万万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单元。

  发挥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的作用,联合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等部门深入开展“功勋讲堂”“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素养大课堂”等网络育人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结合大中小幼专题教材,挖掘新疆特色资源,鼓励师生围绕思政教学内容创作一批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于一体的网络思政矩阵,着力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依托3个国家级、14个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培育)基地,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发布一批“揭榜挂帅”项目课题。深入开展南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大练兵”行动研究项目,支持南疆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立项一批铸牢相关内容的课题,培育一批南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

  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含中职)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达到100%,高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比例配备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按不低于1∶200比例配备配齐专职辅导员,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学校4级培训体系,实现自治区每3年、各地州市每2年、各县市区每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一遍,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和水平。

  结合自治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情况,研制出台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科学评价,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高标准落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