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toutiao/202308/2023082371499.html

潮评丨天水古建被“改头换面”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应是铁律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8-23

  在花了8亿元保护资金后,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修缮一新的甘肃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很多处古建筑被“改头换面”,脱离了原来的风貌,一古建筑甚至被改造成日式餐厅,很多改动还危及院落安全。

  天水拥有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当地启动抢救性保护。但为何修缮后的文保院落如此“变味”、面目全非,以至于让古城不“古”?

  首先这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均系未批先设、未批先修。申报材料中标注的经营项目是紫砂壶,实际开设的却是餐厅,还有酒馆变火锅店,茶社成餐厅的情况。按照文保部门要求,文保院落不管是业态的设立还是变更,均需要经过申报,在专家评估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这样未经审批的经营,不仅让文保单位面目变了样,更让火灾隐患比比皆是。

  我们理解,相关单位接手这个改造项目,花费巨额资金,当然是想获得相应经济回报,这在商业经济环境下是允许的正常的。按照文物保护理念,文保院落也肯定是能够实现商业化的,毕竟充分活化利用文物,让它融入现代柴米油盐的生活中,重新焕发出时代活力,是保持文物长久生命力的一个好方法。

  但是,这样的保护理念其前提原则是“修旧如旧”。文物代表着一个族群的历史,蕴含着他们的文化,表达着他们的价值观,彰显着他们的审美标准。从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不同阶段的古老建筑等文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他们的思想观念。

  我们也不反对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譬如,贝聿铭曾经在巴黎卢浮宫修建了玻璃金字塔,与原有的文物相得益彰,它由此成为卢浮宫的一部分,相信也会成为载入史册的历史文物。但贝聿铭的创新之所以成功,其前提是符合了罗浮宫原有的文化面貌。但天水的这次古城修缮估计是远远达不到这个境界。

  文保院落不是说不能商业化,但如何商业化还需要合理化探究。纯粹是突出商业利益,没有文化沉淀,没有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一味趋利是不能让文物“活”起来的,正如天水古城市民所抱怨的,这纯粹是突出商业利益,没有文化沉淀,没有真正原汁原味的东西,让原来古老的家园成了“三不像”。而类似的事情在一些古建维修改造中仍然有较多存在,维护保持文化原有风貌在古建筑修缮中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铁律,希望类似的教训越来越少。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