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toutiao/202308/2023082071284.html

增强粤港澳城市韧性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8-20

  作者:边恒然(广东省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刘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粤港澳城市韧性,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韧性是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当灾害发生时,城市面对压力、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能够承受冲击、快速应对、及时恢复,保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灾害风险的能力。韧性城市强调鲁棒性(反映城市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恢复性(城市在受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冗余性(城市关键功能设施的备份模块)、智慧性(优化决策达到最大程度地使用资源的效益)、适应性(能够从过往灾害经验中学习并在新灾害发生时加以应对的能力)五个特性。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速,城市韧性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速度问题,还有伴随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质量问题。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粤港澳的城市功能不断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韧性的优势体现在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广东省强大的制造业和香港的金融业是这一地区的两大支柱产业。此外,澳门的旅游业也是大湾区的一大亮点。这些产业在面对风险时,可以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着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产业集聚过度、空气污染等都对城市发起了挑战,这些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破坏性的、长期的、不可逆的。如何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韧性,有效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少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潜力,是新时代的新要求。

  产业升级是建设韧性城市的调节变量,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的培育至关重要。以高新技术的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共创更加包容、更加智慧、更加宜居的韧性城市。

  产业升级是建设韧性城市的有力保障,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战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充分发挥城市潜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能长期繁荣,得益于其产业的蓬勃发展。而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关乎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深度和广度。

  产业升级需要从多个方面实施,例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因为只有先进科学技术才能助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技术创新需要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等方式进行。利用技术创新,开辟新的产业领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产业的绿色升级,因为绿色升级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度,还涉及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的减少等方面。推动产业向着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需要。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韧性,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

  一是增进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发展。香港和深圳同属世界级一线城市,“深港双城一体”融合发展将带来产业经济的重大改变。与香港不同的是,澳门的产业种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娱乐业和旅游业。随着“横琴方案”的出台,珠海和澳门一体化发展正式拉开序幕。港澳两地要重新把握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克服区域行政壁垒与跨境分隔、探索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道路,加速港澳地区“再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大湾区合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大湾区在促进“双循环”中的作用,加快香港与澳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粤港澳三地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互联互通,但在决策与协调机制方面还需要深度融合,保障粤港澳三地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的高效流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贸易便利化、搭建新型合作平台等方式实现,尤其是要与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商务相结合,探索新型产业协同模式。

  二是提高城市的生活服务质量。除了发展经济外,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随着粤港澳三地城际交通网络完善,一体化程度加深,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除了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之外,通过对大湾区各城市在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在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护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改善,能够加强城市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舒适性。

  三是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围绕区域产业链需求构建从源头创新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创新链,通过协作机制做到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协调,引领产业升级。同时需要积极进行营商环境优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本文系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机制以及环境适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GDASY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模式与地方响应”(项目编号:42130712)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