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licai/202306/2023062968282.html

蓝天保卫战十年中国画出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6-29

  如今,人们可实时查询PM2.5和臭氧8小时指标,这两项指标是在2012年2月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增的。2011年,“灰霾”频发,PM2.5进入我国公众视野。在那之前,尽管有科技工作者对包括PM2.5在内的污染物进行过研究,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灰霾”,并没有一个定论。

  但在当时,国内针对PM2.5来源解析的基础工作还较薄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曾回忆,由于那时的北京PM2.5浓度高于欧美国家,引用国外设备监测数据并不准确,经验很难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初期的研究方案直接移植PM10源解析技术体系。但由于两者污染特征差异大,采样器内的PM2.5滤膜被细颗粒物堵死,样品采集失败。

  除了本地的污染源,探明跨区域影响也是分析污染成因的一大重点。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原环保部牵头,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9月,成立多部门协作的大气攻关领导小组,以“1+X”模式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聚集200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协同攻关。

  一支专攻大气污染治理的科研“国家队”正式组建。其后3年,有295家科研单位、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科技工作者加入进来。

  另一个创新是,建立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机制,对“2+26”每个城市进行科技帮扶,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想法,没办法”的难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应用高度融合,全面支撑了“大气十条”的收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国家和区域科学决策和精准治污,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示范。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