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快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uaixun/202312/2023121278031.html

国家定调媒体谈房地产变化有哪些明示信号?购房逻辑更清晰了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12-12

  2023年房地产市场究竟什么样基本上算是有定论了,经过多番努力仍然没有走出深度调整,至今仍然在挣扎。这也就对2024年房地产政策充满了期待,是不是会通过更大的政策利好来激发楼市活力,释放更多的购房需求呢?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会是怎样的呢?

  最近,国家明确表态,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几个关键词不难看出,对明年经济和政策的总基调是偏积极的。先立后破意在强调处理好“破旧”和“立新”的辩证关系,这就像很多传统行业和创新行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当然也包括房地产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

  我们对于未来新兴行业的发展从来就没有放弃,随着我国多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新兴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不是说就要放弃传统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尽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减小,但由于其影响面大、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但是绝对不会让其再继续恶化下去,按照先立后破的思路,房地产业有望在2024年迎来政策的进一步呵护。

  其实不提出先立后破,老百姓心里也明白,房地产不可能成为被抛弃的行业,毕竟其代价太大,只能让它实现平稳过渡,尽可能减少更大的伤害。这跟戒掉对房地产的瘾不冲突。从既往的系列组合拳可以看出,救一直存在,稳一直是目标。

  当务之急就是吸取教训,不要重走旧路,要抓紧时间把房价稳住,让老百姓收入提高上去,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慢慢增强。只有当市场稳住了,在没有能代替房地产行业的出现之前,房地产是不可能被抛弃的。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我们既要认清长期,也要明确短期。比如过去楼市疯狂大涨的时候,我是极力拥护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如今楼市已经深度调整,我依然会呼吁要反思更多购房者买不起房的原因,当然我也会支持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力度。

  毕竟什么时候,买房都应该是有需求的。但是对于购房者而言,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改变,长期看,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时代。而短期看,深度调整后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随着政策利好而逐步恢复向好呢?这还要看后续政策的跟进,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最近有两个媒体纷纷对房地产的变化做了表态,一个是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将从调整期走向稳定期!一个是证券日报:房地产投资逻辑生变!

  近日,经济日报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现在仍处于调整周期。今年整体呈现前高中低后稳趋势。预计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逐渐向稳定过渡。对楼市未来的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楼市需求也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然后大致意思是,中国房地产用20年走完了其他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所以,高速增长不可能是永远的。房地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入调整期实属正常。

  经济日报一方面给了市场一些信心,一方面也给出了短期的警醒,还是需要防范风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商和购房者又当如何理解时下的拿地买房逻辑?

  证券日报认为,总的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并没有全面回暖,流拍、撤牌数量均下降明显,底价成交依然是土地市场主流。而作为楼市晴雨表,土拍市场和买房的逻辑是相通的。

  土拍市场表现历来是楼市晴雨表,房地产真正的投资逻辑也能从中找到踪迹。现在房地产行业正处在转型期和风险出清期,靠杠杆驱动扩规模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既然国家已经定调,就别再走极端了,一类是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国家政策让房地产重回过去的老路上,一种是绝望认为房地产就要完了。其实,房地产像以前那样好起来太难了,但也不至于完,体量太大了,新房之后还有存量房。

  只不过是我们的投资逻辑在发生改变,开发商拿地逻辑变了,购房者逻辑同样要跟上变化。开发商对片区和地块的研判无限趋于一致,更偏好高能级城市及核心地段,“把控风险+保证去化率”已成为新的投资“指挥棒”。而作为购房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您认为当今的购房者买房更加注重什么?除了关注房价之外,就是对于开发商品牌的高度关注,对开发商的稳健度异常重视,这是过去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城市和地段的选择当然是永远不变的规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