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toutiao/202408/2024081991927.html

母猪南下!四川369万头、云南280万、广东193…山东、河北逐渐成为专业育肥区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4-08-1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同比减少259万头、下降6.0%;环比增加46万头、增长1.1%,比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高出了138万头。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自2023年7月开始持续10个月下降,直至2024年5月止跌为涨。持续的产能去化,带来了今年5月以来猪价的一路高歌猛进。

  目前已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24上半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15个省份能繁母猪共有2578.76万头,占全国的63.86%。

  第二梯队:湖南(生猪调出大县)、云南、山东、湖北、广西、广东,能繁母猪存栏量在190-300万头之间,共占全国的36.45%。

  第三梯队:贵州、安徽、黑龙江、吉林、福建,能繁母猪存栏量在95-190万头之间,共占全国的14.71%。

  选取2024年6月末与2023年底两个时间点,对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190万头的6个关键省份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广西能繁母猪存栏量实现了小幅增长外,四川、云南、山东、湖北、广东5个省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山东与湖北两省,减少幅度相对较大,能繁母猪数量分别减少了26.69万头和7.05万头。

  山东为我国传统养猪大省,能繁母猪存栏量曾高至310万头以上。在非瘟爆发后,每年冬春季的疫情防控压力大,养母猪风险高,天邦、新希望等养殖集团母猪场纷纷战略性退出山东市场,改成调苗代养。因而山东的能繁母猪数量很难回到过去的高峰水平。

  产能过剩、终端消费复苏缓慢等因素使2023年至今的12个月猪价处于盈亏线以下,全行业陷入深度亏损,亏损时长为历史之最,可谓是养猪人最难熬的一年。当亏损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基调,产能去化也就随之而来。

  自2022年12月起,开始了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产能去化,从去化结果来看,过去18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从4390万头缩减至今年6月的4038万头,共计减少352万头,实现了约8.02%的产能优化幅度。

  受到非瘟的影响,各大省份的养殖结构发生微妙变化。曾有一段时间,得益于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成为了众多养猪企业竞相投资建场的热土。然而,非洲猪瘟的爆发彻底颠覆了这一布局。

  秋冬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常年的疫情压力,导致养殖企业无法节律性连续性生产,众多养殖企业在山东、河北两省调整其发展战略:有的企业选择专注于育肥业务,以应对市场变化;而另一些企业则出于战略考虑,选择在这些地区实施退出计划,以减少损失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云南、贵州由于处于疫情压力绿区,大部分企业会在这两个省份加大种猪场的产出,碍于原料运输费用高,并且猪价并无太大优势,将大量猪苗调往高价区两广育肥。福建丘陵山多,由于士地资源的制约以及环保压力,不少企业选择适度规模:以500-2000头规模左右的种猪场为主,有良好的天然屏障,近年来诞生了不少有实力的种猪场,逐步形成种猪场集散地。

  非洲猪瘟不仅改变了我国养猪业的地理分布格局,还深刻影响了养殖企业的生产模式和战略决策,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