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shehui/202505/20250527107202.html

泰(tài)然(rán)自(zì)若(ruò)具体内容!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5-05-27

  当“眼见为实”被技术颠覆,普通人能否坚守住自己的认知?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视频通话”是验证身份最可靠的方法。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诈骗手段已经从简单的电话欺诈升级为“AI换脸”、“语音克隆”等高科技犯罪。2023年,就有一位市民因为“好友”的10分钟视频通线万元。

  类似案件在全国各地频发,诈骗成功率接近100%。那么,我们该如何识破这些骗局呢?以下是三大常见的AI诈骗套路,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今,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汽车、工厂还是查找资料,都离不开它的帮助。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准确性。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AI的力量实施新的骗局,这种新兴技术让人们很难分辨真假,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很多人认为,只要视频能露脸还能动,那就是真人,哪怕声音有些问题,也可能是嗓子不舒服,根本不会多想。

  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依靠AI实现了视频通话中的“完美伪装”,一般人真的难以察觉异常。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2023年,郭先生接到“好友”的视频电线万过账。起初,郭先生担心被骗,但在仔细确认后,发现确实是本人,于是将钱转了过去。整个过程仅用了10分钟,最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幸好及时报警追回了一大半款项,但还是有部分损失。这也让他长了个教训。

  诈骗分子使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通过盗取社交账号、分析公开视频或照片,利用AI工具生成动态换脸视频,甚至模拟真实对话场景以增强可信度,从而进行诈骗。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比如假脸极少眨眼,遮挡面部时易出现画面扭曲。打电话时,要求对方做摸脸、转头等动作,或者询问一些私密问题,就能揭穿骗局。

  接下来是主要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许多老人年纪大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的老年机无法打视频电话,于是出现了AI语音诈骗。骗子用亲人的声音进行“情感绑架”,让老人以为是孙子或孙女遇到了困难,从而转账。

  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孩子,很多老人非常疼爱唯一的孙子或孙女,对他们格外关心。这一点成了很多骗子的突破口。他们只需十几秒的录音,就能克隆音色并模拟情绪起伏,然后打电话说遇到什么问题需要钱财。老人看不到脸,听到熟悉的声音,就容易上当。

  这个骗局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意外,往往会毫不犹豫地打钱。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经常看到老人被骗的消息。

  最容易上当的要数“网恋”骗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骗局也与时俱进,以前只是在聊天平台上进行,如今却进入了短视频平台。

  由于AI变得十分强大,只要给出指令,基本上什么东西都能制作出来。骗子开始用AI制作女性的性感照片和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并配上一些引人注目的文字,吸引男性加她了解。

  这是骗局的第一步,随后再以老掉牙的理由,如开店赔钱、家人住院、老人种茶等问题,找对方要钱。一旦钱到账,就将其删除。这些团伙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角色不同。

  每年都有很多中老年人上当受骗,这些人大多急于结婚,或者是离婚、丧偶,需要一个陪伴。加上对方的甜言蜜语,慢慢就陷入了骗局,逐步诱导转账。

  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一定要进行身份验证。打视频通话时,可以要求对方做一些遮挡面部的动作,观察画面是否异常,或者在打完电话后,去询问熟悉的朋友,看看情况是否属实。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制止。

  关闭手机上不必要的APP权限,避免恶意软件获取重要信息,成为诈骗的目标。不要在社交平台发布高清正脸照、证件信息或语音消息,相册的身份信息使用完后也要及时删除。

  最关键的一点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它能够实时拦截可疑来电,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者被骗。一旦有丝毫苗头,都会被其制止。

  AI技术的进步本应为社会创造价值,但其滥用却让“信任”成为奢侈品。面对这种“完美伪装”的骗局,我们必须坚守“多核实、不轻信”的底线,这样才能守住财产安全。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山西晚报---2025.02.28:《眼见不一定为实AI换脸拟声变“熟人”》原文刊登于上观新闻---2025.02.24:《警惕网络诈骗新套路 用AI生成“小姐姐”在短视频平台引流……》原文刊登于新闻晨报---2025.02.25:《网恋女友竟是“AI生成”,10人团伙一年内诈骗200余万元》原文刊登于柳州晚报---2023.05.23:《多地正在爆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元!警方紧急提醒!》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3.05.24:《警惕!成功率近100%的新骗局全国多地频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