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shehui/202310/2023101374486.html

巴以最大的疑团:是哈马斯这样骗过了以色列给和平世界敲响警钟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10-13

  人们一直抱着一个很大的疑问: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如此大规模的突袭行动,为什么世界着名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事先竟然毫不知情,一点预警都没有?

  说到这里,我先回答之前很多网友对我的提问:怎么把巴以冲突说成是“哈以冲突”呢?这的确需要普及一下。

  真正的军事界内人士,都喜欢用简称来称呼军事冲突和战争,但这里面是有讲究的。比如2006年的黎以战争,是黎巴嫩与以色列的战争,所以就被简称为“黎以战争”。

  但为什么不说是“以黎战争”呢?因为界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把首先发动军事行动的一方名称的第一个字放在前面。黎以战争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首先发起的袭击,因此就被称之为“黎以战争”了。

  而这一次,是哈马斯首先发动的袭击,但哈马斯只是控制了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武装组织和当地行政组织,不能代表巴勒斯坦,因为国际社会公认巴解组织(法塔赫)是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代表。

  同时,因为目前的战事还达不到战争的规模,还处于“军事冲突”的层级。因此,我就将这一次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简称为“哈以冲突”。

  书归正传,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以色列一直没有发现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准备?现在谜底已经揭晓:原来是哈马斯为此进行了两年的秘密准备,但却用“丧失斗志,和平相处,安心赚钱”,掩盖了其秘密进行的战争准备。

  2021年的哈以冲突再次发生后,以色列也已经意识到,这样长期下去不是出路,哈以冲突的深层根源是加沙地带民不聊生,冲突的本质是生存矛盾。

  于是,以色列制定了通过维持改善加沙地带的基本经济稳定,来遏制冲突的政策。其措施之一,就是允许数千名加沙居民外出加沙到以色列境内工作,并发放了跨境工作证。

  路透社报道,一名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说:“我们相信,他们把在这里工作赚取的钱带回加沙,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和平。我们错了。”

  事实的确如此。哈马斯在训练战士和秘密进行武器装备和弹药准备之际,也致力让以色列认为哈马斯更关心的是加沙居民能否跨越边境到以色列或约旦河西岸工作,赚取更高收入。

  哈马斯突袭计划的关键是高度保密,严防消息走漏。据路透社报道,甚至连许多哈马斯高层领导对计划也不知情,参与袭击的1000名战士此前也不知道他们组织演习的目的。

  哈马斯消息人士说,为了掩盖对以色列的袭击计划,这两年哈马斯一直避免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因此还引发了他们的支持者批评。

  以色列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还透露,以色列一度认为,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专注于管理加沙,“而不是杀害犹太人”。

  路透社的报道引述一名与哈马斯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说:“过去几个月,哈马斯前所未有地利用情报策略来误导以色列,明里给人不想与以色列发生战斗或冲突的印象,暗里却在为这场大规模行动做准备。”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迪纳尔承认,以军对哈马斯的袭击毫无防备。他说:“这是我们的911事件。他们让我们措手不及。”

  由此延伸到战备观念问题:我想再次强调,在当前的中美博弈进入两国建交以来的决胜时期,在美国眼看着自己的世界霸主不保,却根本不甘心的大趋势下,那些仅仅从经济层面、实力层面,再结合核威慑就传播美国不会对中俄出手的言论,是在释放一种麻醉剂和烟幕弹。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当年的日本为什么敢于侵略中国?敢于挑战比它强大几倍的美国?在苏德之间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的情况下希特勒为什么发起了“巴巴罗莎计划”,对苏联展开了闪击战?因为,军事冒险主义,永远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往往是在大多数人认为不会发生的情况下爆发的,和平麻痹观念是一个国家处于被动甚至灭亡的重大隐患。

  最后给大家一句话:“防患制胜。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无备。”这就是我们强大的人民军队存在的根据。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