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shehui/202308/2023081170757.html

兔(tù)励(lì)巧(qiǎo)阻(zǔ)究竟怎么回事?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8-1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统筹校内外共青团力量,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治理,近日,团济宁市委启动“趁青春 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将团的组织动员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力量优势,为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前期,团济宁市委召开社区实践工作部署会议。启动济宁市“趁青春 进社区”社会实践计划,推动建立社区实践工作链条,细化工作责任,统筹“家门口的志愿者”“青鸟计划”“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载体,举办济宁市“万名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暨“家门口的志愿者”集中活动,发布“万名大学生进社区”社区特色实践项目。

  同时,推出社区实践项目清单。深入摸排社区实践项目,聚焦社区需求端、学校供给端,挖掘社区需求330余项,建立社区实践团队400余支,推出党建带团建资源清单、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校地合作目标责任清单。

  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团济宁市委推动24个镇街、162个社区与全市10余所大中专院校结对共建,建立社区实践基地94处,开展社区治理、理论宣讲、课后服务等社区实践活动970余场。依托“青年之家”、“社区少工委”、青少年宫等团的基层组织和团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立“社区团校”“社区学院”等一批社区实践阵地,常态化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并探索建立社区兼职团干部工作机制,聘任167名青年学生担任社区兼职团干部,引导团员青年积极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和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大局。

  市县团委则围绕党建带团建工作部署,建立校地合作朋友圈。推动街道与大中专院校签订校地党团组织共建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成;组织各高校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展示等活动,让书法展示、古筝与汉服表演走进学校和社区。

  学校团委则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区实践品牌。济宁医学院打造“医心向党”“医心守护”“医心童行”等六类特色项目,充分调动青春力量赋能社区健康。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打造“党团共建引领+”实践品牌项目,与13个社区结对共建“社区学院”,设计科技科普、产业振兴、社区助农等13个特色“党团共建引领+志愿服务”项目。

  镇街团委依托本地资源,丰富社区实践活动载体。阜桥街道打造“网格有我·青春飞young”项目,构建校地团青组织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太白路商圈等青春建功实践基地赋能社区实践,引领高校学子向社区网格报到。仙营街道团工委打造“1+N”大学生进社区品牌项目,发挥“和文之家”阵地作用,提升活动覆盖率和社区实践质量。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