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美食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meishizixun/202306/2023060366877.html

丧子母亲的纵身一跳考验了谁的人性?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6-03

  大家好,今天比比正琢磨晚饭吃啥,突然看到新闻,武汉一个母亲跳楼了,正是前不久失去儿子的那位母亲。

  给大家回顾下,差不多一个多礼拜前,这位母亲年仅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被一位四年级老师开车撞倒,不幸身亡。据当事人说,孩子死状可怖,目击者无不痛苦心碎。

  随后,母亲痛苦声讨校方的视频,得到了铺天盖地的转发,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有一些人说她“孩子死了还有心情化妆”“别天天买热搜了”“就是为了钱”等等言论,看到让人相当不适。

  如今,我们无从考证母亲的轻生和这些言论是否有关,但它们很可能是压倒这位母亲的最后几根稻草。真相难以考证,即使真这几根稻草压倒了这位母亲,恐怕也很难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毕竟人太多了,你一言我一语,保不齐是哪刀剜中了最后一下。

  我是有感受的,网络上总有一帮人,思路清奇,就喜欢把老实人往坏里想。我有时候看评论,也会破防、拉黑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被大量曝光更可能是灾难,因为恶意的人群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乘以百万,也远超出一般人承担的范畴。

  所以我就想,如果注定有一部分阴暗的人,在网上会发表伤害人的言论,那是不是在这样的社会事件里,当事人信息暴露的越少越好?比如在报道中隐去她的穿着长相,可以减少一些无关的攻击言论?

  又或者平台方可以做出引导,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增加一些控评和限制评论的规则,避免评论区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当然,无论是媒体还是平台方,只是人性的一个容器罢了,说到底是人的恶意导致的问题。最终还是希望在网上溜达时,适当降低攻击性。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