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美食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meishizixun/202305/2023052266202.html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5-22

  有朋友向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这个问题有点笼统,不是很准确,爸爸一系叫堂未必全叫堂,妈妈一系未必全称表。

  父亲这边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不都叫堂亲,血缘关系近一点的称堂亲,远一点的称族亲,再远一点的就是本家了,还有父亲这边也有表亲;

  中国家族关系是一种树形关系,主干生出树枝,树枝又再生出小树枝,又如人身上的血管,有主脉和很多的支脉,支脉又有毛细血管,民间称之为支系和支脉。堂的古意为正屋,高大的房子,在家族支系中也就是共种堂屋(有的地方称厅堂)的意思,即便分了家,堂屋是不能分的,还是共有的,祭祀祖先时,分家出去另建房屋的人,有权回老堂屋祭祖,或者在老堂屋中送终办丧事。于是一个家庭繁衍过程中产生堂伯叔姑、堂兄弟姐妹。在表示家族社会关系时,堂与家族意义是一样的,如祠堂,但堂的关系比族、本家血缘关系更亲近。

  中国民间因地方不同,或者姓氏不同,或者姓氏中的家族不同,甚至家族的支脉不同,对堂的称呼有很大的差别的。如有的家族三服内称堂,三服外称族,如族伯叔姑,族兄弟姐妹;有的家族则是五服内称堂,五服外称族,这样就有了堂爷爷、堂孙子之类的称呼;有的更远,八服或十服内还称堂;有的三四个支脉后裔集在一个村子或相邻的几个村子,支脉内的人都称堂,称其他支脉为族;还有的只要共种一个祠堂就称为堂。中国民间大部分家族称堂的一般是三服或五服内,但这不是硬性规定,规矩一般由家族内部来确定。

  父亲这边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女子出嫁后也有后代,如姑奶奶、姑姑等,她们的后代与娘家人称表,这样就有了表伯叔和表兄弟姐妹等。也就是说,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父系亲戚不都是堂亲,同样有表亲。

  母亲这边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与自己同辈的称表亲,如表兄弟姐妹,但是,与母亲同辈的称舅、姨,比母亲辈分高的称外,如外公外婆(北方称姥爷姥姥),书面语为外祖父外祖母。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家族,母亲娘家的家族同样也有称堂的,如堂舅舅堂姨妈、堂外公堂外婆等。

  表的意思同外,表、里为反义词,内、外是反义词,表明夫权社会的内外之别。古代百姓家称妻家外家,皇帝家里称外戚、戚畹。古代晚辈与长辈之间的名字与称呼有避讳的规矩,既然外公外婆带了“外”字,他们的后代不能再称“外”,而是用“表”。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呼,父亲这边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称为“堂”,不称“内”,“内”字被用于称呼妻兄妻弟及子女,如内兄内弟,内侄儿内侄女,这可能是为了与岳父家拉近亲戚关系的一种古代最有智慧的称呼,与俗话说的“郎(女婿)是半边子”一样,女婿不是外人。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