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lvyouzixun/202509/20250928113534.html

无人货车快速爆发北京团队募资5亿扩产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5-09-28

  实地考察上海、苏州两个快递网点,见到无人配送车的真实运营场景,白犀牛总裁黄刚察觉到行业正悄然升温。

  9月上旬,在北京总部办公室,黄刚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调研后发现,无人物流车已从示范性运营走向商业规模化落地。

  黄刚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商用车领域打拼超30年,拥有丰富的整车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和自动驾驶的量产实操经验。

  客户需求加速攀升,仅用9个多月,白犀牛的日活无人车,从百余台增长到过千台,同比增长10倍,预计2026年将达到6000台。

  创始人、CEO朱磊曾任百度无人车系统集成负责人,主导其无人车技术框架和工程化落地,拥有10年以上L4级自动驾驶技术经验。

  部分无人车企业选择自己开工厂,白犀牛却认为,万台以下的量产规模,不用重复造轮子,可以发挥生态合作伙伴的制造优势、强强联合。

  他们找到重庆的鑫源汽车,一家拥有数十万辆年产能的汽车主机厂,与其合作,联手打造车规级无人车。团队还获得了鑫源汽车的投资。

  整车、零部件设计开发、供应商的选择和全部的生产制造流程,白犀牛均遵循汽车标准。其新一轮融资,也重点投向车规级无人车研发、AI技术迭代及商业化。

  黄刚说,白犀牛目前近200人,依然保持创业本色,高管没有单独办公室,都在一个开放环境里办公。

  黄刚介绍,早期,无人小车需要快速迭代,自驾套件和线控底盘,很难依照汽车标准去做。一些客户对产品心存疑虑,倾向于选择租赁方式,而非买车自持。

  核心零部件降价,推动每辆车的硬件成本从20万元降至10万元以下。末端配送场景也趋于成熟,商业化加速。

  这5台车,负责周边六个单量较少站点的运输任务,将快递送至配送区域,减少快递员往返奔波的时间,使其派取件量提升20%,月收入增加2000元。该模式下,无人车日均配送2000单。

  白犀牛主力车型为R3、R5,体积分别是3 立方米和5立方米,覆盖快递物流、商超零售、生鲜配送、校园外卖送等9个应用场景,并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头部客户达成合作。

  2025年,其活跃车辆数突破千台。客户边下单,边注资。以顺丰为例,过去一年里,三次注资白犀牛,成为其重要股东。

  8月下旬,白犀牛完成B+轮融资,老股东顺丰、线性资本跟投,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华泰紫金等加入。至此,B轮融资总额近5亿元。

  车辆硬件成本大幅下滑,技术更成熟,无人车首先在快递场景取得突破,并有更多客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黄刚举例,在合肥,公司运营车辆较多,常跟交警打交道。对方认可无人车技术,提出改装成无人巡逻车的需求。

  比如针对快递末端配送主流需求,打造产品平台,进行模块化设计,同一个平台既能做成标准货箱车,又能改成冷藏车,也能改成多格口,以及其他更多可能。

  团队加快研发步伐,以交付更多车型。近期目标,是2026年活跃车辆达到5000台;远期目标是达到万台水平,并实现盈利。

  “当前整个行业也就万台级水平,对比没有意义。”黄刚解释,白犀牛过去6年时间,重心在打磨产品和技术。在他看来,高频需求一旦来临,就可以快速起量。

  据光大证券研报,无人物流车所替代的车型,将由微卡、微客等,逐步延伸至轻卡、中卡及重卡,年销量有望超过80万辆,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