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eji/202406/2024061588470.html

蜜蜂养殖托起乡村振兴“甜蜜梦”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4-06-15

  兵团三师四十八团河东镇有30多年红枣栽培历史,被誉为“红枣之乡”。开花时节,金黄色的枣花挂满枝头,香飘万里。枣树是典型的虫媒花,开花量大,花粉、花蜜丰富,是非常好的蜜源植物。眼下,养蜂这一“甜蜜事业”在团镇悄然兴起,不少职工群众利用枣树、梨树、槐树等开花植物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为团镇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托起乡村振兴“甜蜜梦”。

  走进红枣园,阵阵蜜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养蜂人马世雄正将新鲜的蜂蜜装瓶。“看着这些蜜蜂飞来飞去,感觉自己也和它们一样,忙碌并甜蜜着。”

  “最开始一个人摸索,经验丰富后便当事业来发展,开始规模养蜂。”马世雄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挨个打开蜂箱,隔板换箱、寻找蜂王,仔细查看蜜蜂生长和酿蜜情况。

  四十八团河东镇红枣种植面积达5.8万亩,占全团镇农用地面积的85%。蜜蜂在红枣园采出来的花粉纯度高、品质上乘,发展“甜蜜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2008年养蜂以来,马世雄便全身心钻研怎样才能把蜜蜂养好,每天都与嗡嗡作响的蜜蜂为伴,16年时间让他对蜜蜂的生长习性了然于心,成为养蜂的一把好手。

  蜂蜜是甜的,可甜蜜的背后,却藏着辛劳和诸多不易。没有人教,马世雄便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养蜂道路。

  现在,马世雄不仅在四十八团河东镇养蜂,在东风农场东风镇也放置了不少蜂箱,他说:“东风农场种植的西梅树较多,梅花蜜和枣花蜜一样香甜,吸引很多回头客购买。”

  马世雄告诉记者,每隔10天,他都要戴上头套,将蜂箱盖掀起,提起一片蜂巢板,轻轻拂去板上的蜜蜂,再放入摇蜜桶,通过离心力“甩”出黄澄澄的蜂蜜,沾上一点放在嘴里细细品味,花香溢满舌尖,润人心田。

  在马世雄眼里,有关蜜蜂的一切都生动有趣,就算被蜇也是“甜蜜的痛”。养蜂后,他每天四处奔走,查看各处的蜂箱,把甜蜜带给千家万户。

  “我有100个蜂箱,大概能采2000多公斤蜂蜜,在周边乡镇就能全部卖完,今年累计收入近15万元。‘甜蜜事业’让我的生活越来越甜蜜。”马世雄算了算经济账,满脸笑容。

  在蜂箱一侧,马世雄的老朋友杨树红正在和巴楚县色力布亚镇19村的村民艾尔肯·艾尼瓦尔交流红枣种植心得,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光热水土资源富集,是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宝地”。四十八团河东镇产出的红枣皮薄肉厚、果肉紧实,价格也在周边地区遥遥领先。

  眼下,红枣产业成为团镇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3年,杨树红的52亩红枣实现亩产600公斤,为他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随着兵地之间深度融合,周边县乡不少群众到团镇来学习红枣种植技术。艾尔肯·艾尼瓦尔便是其中之一。他一边在杨树红家中务工,一边向“红枣专家”虚心请教,争取让家里人都能过上“甜蜜”生活。

  “老马,咱们今天学什么?”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杨树红来到马世雄的养蜂点,两人年纪相差不多,已经有十几年的交情。马世雄将蜂箱放在杨树红的红枣园中,他们一个负责养蜂,一个负责种植红枣,共同经营着这份“甜蜜事业”。

  蜜蜂不但采集到香甜可口的枣花蜜,同时也为枣树解决授粉问题,对提高枣树坐果率起到积极作用,为红枣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枣花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很受职工群众欢迎,产多少就能卖多少。”杨树红笑着说。如今,他也加入养蜂队伍,跟着马世雄学习养蜂技巧,59岁的他对“甜蜜事业”充满干劲。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