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eji/202310/2023102575237.html

有关大(dà)公(gōng)无(wú)私(sī)究竟什么原因?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10-25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坚持抚慰和资助已故同学父母,震撼了无数在校学子的心,也引发了80后、90后网友关于责任和价值观的热烈讨论。

  在刚毕业的日子里,牛树启没找到合适工作,到处打工,每月收入仅三四百元,但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1997年底,牛树启便拿出100元寄给了李宝元的父亲李维贺。牛树启说:“这点钱解决不了大问题,但能让老人感觉到身边亲人的存在。”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儿子的一群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来,也让人们看到了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

  同学们给老人写信,告诉他们“二老以后的生活将由我们来承担,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继续替他完成。

  早晨7时多,孩子们抬着米、面、油进了家门。李维贺握着孩子们的手问长问短,又是嗔又是喜,讲述着当年小伙们的趣事。

  转过一个小山岗,两座坟茔赫然入目。沉寂中,时翠平突然痛哭失声、踯躅难行。大家互相劝慰着,彼此携扶来到墓前。

  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毕业生15年资助病逝同学父母,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爱心接力不断。

  看到孩子们大老远地赶来,李维贺老两口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们失去了两个儿子,却有更多的儿女关心、照料他们。

  这一封封家书是他们这些年坚强生活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书让他们感觉到,儿子其实一直都没有走。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