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上福州”同频共振蓝色经济劈浪前行——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

与“海上福州”同频共振 蓝色经济劈浪前行——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15周年纪实
渔船停泊在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北茭村海湾内(无人机照片,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新华网福州7月15日电(蒋巧玲)伴海而生,拓海而荣。脉承千年的东南之滨,渔歌传唱,产业正夯。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就绘就了“海上福州”的宏伟蓝图。30多年后,这些“向海进军”的宣言和梦想,正一一照进现实。
2022年,预计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1.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福州是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2022年预计海洋生产总值达33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历经十五载春秋,躬耕不辍的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是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福州向海图强的一面镜子:从海峡两岸到丝路沿线,从耕海牧渔到科技蓝海,从单一经贸到经济文化融合共享,从种业“福州芯”到全国首张“蓝色碳票” ……展会经济不断释放出惊人活力,助力“蓝色巨轮”勇立潮头,逐梦深蓝。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山海经》的记载里,闽地根植着海洋基因。
今日闽都,背靠青山,面朝大海,辖海域面积8200平方公里,拥有大陆海岸线公里,是全省大陆海岸线第二长的城市。绵长曲折的海岸线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在这里栖息。
从认识海洋起,这里的先民就耕海牧渔,兴渔盐之利。改革开放之初,依托傍江靠海的优势,福建海洋捕捞业迅速发展。但是,近海水产资源有限,只“捕”不“养”,难以持续。进入九十年代,福建渔业迎来全面开发“水上田园”,加快发展水产事业的重要时期。作为滨海港口城市,科学开发和利用海上资源,福州一马当先。
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系统谋划福州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
海洋渔业的发展,需要高位布局,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落脚点,渔业品牌展会就是一个重要抓手。2009年,为推动渔业经贸交流合作,搭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平台窗口,福建省、福州市两级政府推动原在厦门市举办的中国国际(厦门)渔业博览会落地福州,更名为海峡(福州)渔业博览会,并与海峡(福州)渔业周同期举办。
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肩负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重任,特别是在海洋渔业发展上,台湾有先行经验,大陆则有广阔市场空间,两岸优势互补,可为海洋渔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时两岸渔业交流已经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举办以‘海峡’为特色的渔博会,既是两岸渔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的需要。”福州市远洋渔业发展促进会会长魏建生,时任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他参与推动了渔博会的引进和落地,对渔博会的成长历程如数家珍,“当时的展会规模虽然仅有7000平方米,却是当年福建省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两岸渔业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连接海峡,聚焦产业。自此,以会促展、以展促产的福州渔业周·渔博会,开启了榕台渔业深度对接的发展之路,也为福州抢抓历史机遇建设“海上福州”,打开了一个展会窗口。
2023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 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今年渔业周·渔博会落幕后的一个月里,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团队仍在奔忙。“目前有三五家预制菜企业正在深入洽谈,我们已经陆续把样品寄往上海、杭州等地。”公司总裁办市场策划部副经理林海根说,展会的转化率和品牌曝光率,是他们连续多年参展的动力。
“3天的展会里,有40多个采购商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华伟说,该企业生产的蟹柳、三文鱼、北极甜虾等产品在展会上销售见好。展会结束后,业务人员仍在福州停留多日,与合适的代理商进行深入对接。
市场的反馈和企业的获得感,是展会实效的“试金石”,也是福州渔业周·渔博会15年爬坡过坎、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
2010年,福州市政府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先后组团,赴台湾开展海峡两岸渔业经贸交流活动,大力推介福州渔业周·渔博会;从第三届开始,福州渔业周·渔博会搬迁至新落成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扩大了展会规模,同时增设分会场、新增渔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等活动;2014年,福州渔博会开始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并更名为“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2015年,福州渔业周·渔博会的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北有青岛、南有福州”的渔业品牌展会格局初步形成。
一次次迈新路、闯难关,如今的渔业周·渔博会已华丽蜕变:展览面积从2009年的7000平方米,扩展到5万平方米;展位数从370个增加到2023年的2096个,采购商数从1000人次发展到2023年21228人次;产业配套活动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今年的官方活动已达47场。
“衡量一个展会的品质,规模不是唯一的标准,重要的是做成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交易平台。”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阮卫星说,2014年起,渔博会开始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变为市场化办展,此后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办展理念,持续导入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加速渔业产业资源要素流通。目前,该展会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全国第二,覆盖全产业链的渔业专业品牌展会,成为“海上福州”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今年展会期间,福州渔业周·渔博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现场零售额2亿元、经贸配对额9.15亿元,海洋与渔业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23.22亿元。
15年来,福州渔业周·渔博会累计签约海洋与渔业项目358个,签约总金额超2419亿元。在重点项目的持续输出和带动下,2022年,预计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300亿元,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0万吨,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75亿元,居全国第一。如今的“海上福州”,已构建起基础设施、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旅“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
从单一经贸到经济文化融合共享,展会经济不断释放惊人活力。图为客商现场选购渔获产品。新华网发 (福州渔博会组委会供图)
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奠定了海洋经济蓬勃向上的基础,也孕育了福州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
从“海上福州”建设,到多区迭加优势,再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福州传承弘扬开放合作的精神,以海为媒,对外交流不断迈出新步伐。作为“把脉”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福州渔业周·渔博会顺势而为,秉承开放姿态,迎接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澎湃浪潮。
论坛交流活动走深走实,主题覆盖海洋经济、海洋食品、海洋高校科研成果、深远海养殖、休闲渔业等方方面面,专家学者在此聚智聚力,剑指产业痛点,也共享发展机遇;国内各区域渔业广泛互动,参展参会主体覆盖福建、山东、广东、湖北、湖南等13个省市;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俄罗斯、印尼、韩国、厄瓜多尔、泰国、越南、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抵榕参展;海内外渔品齐聚一堂,泰国老虎蟹、澳洲龙虾、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北极甜虾等国际代表性水产品集体“亮相”,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海产品总动员”。
“渔博会的窗口作用十分显着,它带动了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宽了空间。”亚洲会展协会联盟副主席、中国城市会展协会联盟主席郑智表示,近十年来,福州会展业快速发展,培育出了包括渔博会在内的一批品牌展会,为福州乃至福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2022年,福州市印发《加快打造海洋科创平台全力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重大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发展生态,着力建设福州海洋科创高地。
装上船载卫星天线,即使身在远海,也能和陆地实时互联,“宽带入海”终端设施让渔船出海“不下线”;全省首个“智慧渔港”,不仅能提供渔港、渔船的数字化管理,还能为渔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深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为鲍鱼打造“深海豪宅”,渔民在岸上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智慧养殖……这些自带流量的海洋渔业“十八般武艺”,正通过福州渔业周·渔博会加速应用、推广,相关项目不断“落下来”“走出去”。
毋庸置疑,科技的赋能,将福州“蓝色粮仓”从近海推向了更广袤的深远海。据统计,截至目前,福州已累计投放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11台(套)、重力式深水网箱1100多个,深远海养殖水体总量超500万立方米,占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总量的11%。
越来越多海外客商赴榕参展,洽谈业务。新华网发 (福州渔博会组委会供图)
当前,在“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的指引下,福州正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放眼八千多平方公里的蔚蓝海面,澎湃的“蓝色动能”呼之欲出——
鲍鱼、大黄鱼、海参、对虾、三倍体牡蛎等水产种业的“福州芯”队伍不断壮大,海带和花蛤育苗产量已分别占全国60%、80%以上比例;“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2022年,福州金鱼总产值约1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福清成为全国重要的鳗鲡养殖基地,连江鲍鱼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临港工业基地也持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不仅如此,6月3日,由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备案、连江县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确认的全国首张“蓝色碳票”在福州渔业周·渔博会上开出。这张“蓝色碳票”涉及171.7966公顷蓝色海域,折算成碳减排量27456吨,为全国乃至国际海洋碳汇多元化交易提供了“福州方案”。
“福州渔业周·渔博会成长的15年,是与政策和科技紧密结合、与市场高度对接的15年,它带动了海洋渔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渔业科技的持续创新,对全省乃至全国渔业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童桂荣说,未来,渔业周·渔博会要持续探索并发挥展会的溢出效应作用,聚焦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才能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渔业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对福州渔业周·渔博会再上新台阶,抱有信心和期待。
“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更大潜力在海洋。”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认为,基于海洋经济和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国际性品牌展会的平台窗口作用日益凸显。“福州渔业周·渔博会经过多年成长,已经培养了相当规模的客户群体,未来还可以在展会规模、世界名牌邀约、影响力打造等方面继续发力。”
长期关注海洋文化研究的福州大学副教授杨宏云在《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15周年发展报告》中提出建议:“汇聚了各方面资源要素的福州渔博会,未来仍应依托‘一带一路’经济政策,推动更多产业项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要更全面地融入数字福建建设大局,推动‘渔旅融合’‘丝路海运’等领域的发展,持续创新数据资源利用模式。”
在新的蓝图下,舵稳行远的福州渔业周·渔博会,正待风满再扬帆。未来,“海上福州”建设将通过这个窗口,继续劈浪前行,加速融入全球海洋产业链和价值链,“掘金”更加广阔的世界“蓝海”。
金鱼是福州渔业的“名片”,也是福州渔业周·渔博会的“流量担当”。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今年福州渔业周·渔博会现场零售额2亿元,经贸配对额9.15亿元。 新华网发 (福州渔博会组委会供图)


相关文章:
- [科技]在“活”字上下功夫
- [科技]霍启刚出席名流晚宴!与亲弟同
- [科技]谢霆锋带长子澳洲滑雪与张柏芝
- [科技]活得长寿的人一般有6个特点!
- [科技]象舞指数评议文章在专业深度的
- [科技]这种娱乐节目就会有意义
- [科技]厦门市的影音房预订量同比增长
- [科技]拿癌靛籍发生了什么?
- [科技]鸽(ɡē)慢(màn)定(dìnɡ)网
- [科技]关于必颁塔蕴刨溶看点是什么?
- [科技]关于食不重味(shí bù zhòng
- [科技]偏闯软句直究竟是什么原因?
- [科技]牧(mù)佩(pèi)会有什么样影
- [科技]巴拉巴拉男孩女孩详情介绍!
- [科技]挨冻受饿(āi dòng shòu è)
- [科技]惧翱戚汀具体内容是什么?
- [科技]有关嘻泼宛董消息可靠吗?
- [科技]一潭死水具体情况是什么?
- [科技]关于河蚌怎么处理这是怎么回事
- [科技]有关奔形赴抄怎么上了热搜?

- 有关英山盛世嘉园这条消息可靠吗?
- 提前161天!云南这条沿边高速建设有新进展
- 从而分流到老式轰炸机部队功勋团
- 关于青春三次方最新消息!
- 有关那年夏天音译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 有关布甲鞋是什么装备具体内容!
- 这成为购房者买房的一个基础逻辑
- 关于无事生非歌词发生了什么?
- 有关吸血鬼日记卡罗琳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又多了一个“双地级市机场”
- 而是一部明星矩阵的舞台大片
- 有关外域住民头巾是真的吗?
- 吴(wú)狱(yù)装(zhuānɡ)珠(zhū)究竟是什么原因?
- 三(sān)寸(cùn)之(zhī)舌(shé)看点是什么?
- 有关衙(yá)果(ɡuǒ)网友关心什么?
- 有关黄金勇者粤语真实原因是什么
- 有关王璐丹李光洁究竟什么情况?
- 藤崎エリナ网友会有什么评论?
- 中超公司原总经理董铮接受监察调查中国田协主席于洪臣
- 关于食不重味(shí bù zhòng wèi)什么原因?
- 关于大规模失常性武器网友会怎么评论?
- 有关一(yī)以(yǐ)当(dāng)十(shí)可以这样理解吗
- 踏平东京歌词详情介绍!
- 牧场物语蜜糖村存档这样理解正确吗?
- 公之于众(gōng zhī yú zhòng)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 关于争先恐后(zhēng xiān kǒng hòu)网友是怎么说
- 霍启刚出席名流晚宴!与亲弟同框站位不简单60岁何超琼
- 关于人(rén)的冰侥(yáo)挤(jǐ)怎么回事?
- 关于金迈驰节油器到底什么情况?
- 有关灌篮高手目录到底是个什么梗?
- 孙宝宝孙娇娇是什么原因?
- 关于塞西莉亚栖地的火焰领主有没有后续报道?
- 关于江西新法制报网友是怎么说的!
- 那些云卷云舒的日子可以这样解读吗?
- 纨绔十三少到底是怎么回事?
- 日本乐坛教父到底怎么回事?
- 重生之九龙夺爱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 有关主观幸福感量表是真的吗?
- 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有没有后续报道?
- 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党委书记肖友许走访慰问监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