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eji/202303/2023032463204.html

亡灵召唤士到底是个什么梗?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3-24

  作为人口仅次我国的印度也被这次疫情打得触不及防,2020年印度的人均GDP降至 1877 美元,同比下降 10%以上,而这个数据甚至比孟加拉国的 1888 美元还要低 11 美元。

  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印度的农业首当其冲,全国的饥饿人口在全球占比中高达30%,位居全国首列。

  而我国自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以来,解决了全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产能比印度还高,却是粮食进口大国。

  我国于上世纪50年就在自己国内也相对缺粮的情况下,援助了印度66万吨粮食,助其度过粮食危机。

  1955年,印度尼赫鲁政府由于其急切进入工业国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政府制定的四个农业目标也相继沦为泡影。

  全民粮食危机让印度不得不给国民进行粮食供应定量,那段时间,他们每人每天只有394.9克,最高至408克。

  尼赫鲁逝世后,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接任了印度总理。这个女总理与其父亲在工业与农业的侧重中,有着相去甚远的理念。

  英迪拉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发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还向世界引进高品质的粮种,设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利用现代化手段科学耕种。

  在她担任总理执政时期,全印度各邦普遍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和农业学校,基本上每个邦都要建一所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院所。农业发展举措力度可见一斑。

  这也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裨益,1990年印度的粮食生产增至1.7亿吨,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粮出口。

  九十年代后,曼莫汉·辛格走马上任,担任印度总理职务。他是一位富有卓越眼光的领导者,一上任后就发现了印度粮食生产下滑的趋势。

  他与多位农业专家及经济学家进行了数据上的评估,发现按照当时的政策,农业迟缓,粮食生产下滑不仅对印度人民温饱有巨大的影响,还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危害,导致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出现不可逆的创伤。

  这次“绿色革命”最大的特征就是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大大增加。政府为农民的贷款开了绿灯,农民的债务负担与利率是最低的。

  正是这两次革命让印度完成了从粮食严重危机的国家过渡到自给自足,后又获得了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的地位,国家从农业中获利。

  与此同时,印度的贫富差距也在两次改革中凸显。印度工业与农业相比相对落后,粮食生产资本化极其严重,为后来印度饥饿人口达到全球30%埋下隐患。

  印度的农业发展迅速,工业化的道路却仍然走得十分艰难。1983年,印度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高达65.42%,而从事工业的就业人口仅仅只有14.83%。

  2006至2007两年间,印度的农业就业人口下滑,但是仍然有50.19%,而工业方面的就业人口仅仅升至20.37%。

  这个数据展现了印度经济结构中的弊病,极度依赖农业来维持国内的经济,而更有力的工业却迟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而工业落后造成的影响同样波及到了农业的发展。别看印度是个粮食生产大国,其实该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但由于气候及工业落后的影响下,印度农作物中,除了茶叶以外,其他农作物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

  别看我国是进口粮食,但实际上我国的粮食生产效率极高,我国要想成为出口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取舍中,没有将粮食作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而印度作为粮食出口国,却并不是他们农业生产水平有多么的发达,而是用了非常大的代价,把用在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资金和劳动力用在了农业上。

  粮食成了印度经济收入支柱中占比较高的一块,结合印度的贫富差距状况,粮食成了资本家敛财的工具。

  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后,这种贫富差距过大,重农轻工的印度出现了又一次巨大的粮食危机,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的平头老百姓。

  从印度疫情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来看,印度政府的防控重点在于减少经济损失,而非全国人民的防疫安全。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哪怕印度想让经济不受影响也仅仅是天方夜谭。2020年印度经济萎缩了9.9%,疫情大规模爆发,导致印度工厂大规模停工停产,订单外流,出口萎缩,经济又受了一大波冲击。

  2020印度的大米产量总体上仍然是供求平衡的,产量达到了1.2亿吨,消耗量达1.06亿吨,库存0.3亿吨。

  可见他们的自给自足是要打上双引号的。印度政府相应地减少了粮食的出口,甚至宣布了暂停对一些国家的粮食出口。

  可2020年出口的大米量仍然高达1300吨,相比于2019年是降了7%,但还是没有解决国内人民的温饱问题。

  甚至,在世界都遭受新冠影响下,各国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国际粮价将会增长,印度有可能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粮食的出口。

  事实上,2020年7月后,国际粮价确实在持续增长,印度也凭借相对低价优势增加了大米出口, 对本国的粮食供应造成紧张。

  而人口比印度还多的中国,同时又是粮食进口国,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是否又出现了粮食危机而增加国内饥饿人口呢?实则不然。

  众所周知,在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之后,我国的粮食产量屡破新高,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所示,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2020年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480公斤左右,远远高于国际规定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占有量安全线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稻谷年产量高达2亿吨。

  我国仅依靠世界上6%的淡水资源、7%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保持了95%的粮食自给率。

  在粮食生产率高和自给率高的情况下,我国还是粮食进口国,这同国民已经从温饱转化为小康的生活状态有关,国民已经在追求“吃得好”。

  国民对于大米、小麦等口粮性的食物消费显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消费。而这些动物性食物的养成,需要的是大量的玉米、大豆等饲养谷物。

  我国由于土地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同与欧美国家家庭农场几十公顷、几百公顷的规模生产相提并论,在价格上也就没有太多竞争优势。

  进口玉米及大豆的开销甚至比我国加大规模生产以达到自给的成本还要低,因此进口玉米和大豆成为了优质的选择。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粮食安全上面的杰出成就。同印度相比,我国不仅在粮食的产能上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经济还不依赖于粮食的出口。

  我国不会因为要保障经济的发展,从而变成粮食出口国。表明了国家不会通过让人民挨饿来换取出口粮食的外汇,以达到刺激经济的发展。

  如我国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占进口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美国为最,这有着被他国卡脖子的风险。

  而事实上,自中美贸易以来,美方就在这方面有所制裁。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国开展了多元化进口粮食的措施,逐步减少了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等农产品。

  在这种粮食进口策略的调整下,印度也成为了我国的大米主要进口国,顶替了许多过去我们依赖的传统粮食出口国,如缅甸、越南、泰国等。

  除此之外,粮食进口还容易受到资本炒作的影响,在价格浮动上面易处于劣势地位。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国家都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举措。

  国内玉米期货的价格已经突破了2700元/吨,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最高的记录。资本冲击的影响可见一斑。

  印度出口粮食并不是国家的粮食产能高于我国,而是在于他们工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农业上的生产,以出口粮食的方式为国家带来外汇。这些外汇除了能够带动本国经济发展以外,还能给军事发展带来支撑。

  民以食为天,国家的强大和富足让我们不再为温饱担忧。同时我们要谨记为了中国粮食生产乃至世界粮食生产做出贡献的袁隆平袁老,他虽然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但功绩永存。其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