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屋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fangwuxinxi/202408/2024080891291.html

严格而论“八一三”淞沪抗战才是蒋介石决心全面抗战的开始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4-08-08

  严格而论,“八一三”淞沪抗战才是蒋介石决心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喋喋不休争辩谁在卢沟桥上放了第一枪,但强盗在你家里横行,你不肯屈服而打起来,谁先开枪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事变在卢沟桥发生并非偶然,卢沟桥与丰台为北平对外交通的两个门户。日军已于1936年9月18日,强占丰台车站,如果再控制卢沟桥和宛平城,即可对北平形成合围之势,以巩固其所谓“华北特殊化”之目的。日军演习与士兵失踪都是为了借故生事,后来那名失踪的士兵在妓院中被寻获。然而日军仍要进入宛平搜查,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侵占宛平,宛平守军起而抵抗,是谓七七事变。北平市长秦德纯于7月8日,发电报给仍在庐山的蒋介石,报告事变情况。据陈布雷说,蒋介石于9日以后“始悉其梗概”,但“仍不愿和平破裂,命宋哲元氏就地抵抗,抱定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在蒋介石的判断中,他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定义也只是在华北地区。他在日记中写到:“彼将乘我准备未完时,逼我屈服乎?抑将与宋哲元之为难乎?迫使华北独立乎?决心应战,此其时乎?此时倭寇无与我开战之利。”

  日本政府也表示不愿扩大,但不扩大是以中国屈服为前提,不屈服就不可能不扩大。在蒋介石而言,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战思想趋于统一,如果再像九一八那样不抵抗,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同时毛泽东、朱德以下红军将士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日救国。蒋介石遂于7月16日在庐山又邀集全国军政要人举行谈线月中共派周恩来等参加,提出《国共合作宣言》,主张发动全民抗战,共赴国难。中共又作了些让步,但仍坚持国民党只能派人参与指挥红军,蒋介石若即若离,直到8月中旬才在红军改编问题上让步,愿意与中共共同抗日。蒋介石虽仍“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心知肚明日本军阀气焰正炽,不可能“觉悟”、则战争势不可免。他于7月17日对卢事讲话,实已为全民抗战作了心理准备。7月20日,蒋介石自庐山返回南京,国民党内包括广西李、白的反蒋派系,纷纷拥蒋抗日,更使蒋无从退却,停战谈判破裂,日本侵略军于7月28日深夜向平津大举进犯,二十九军顽强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不到两三天,平津就相继陷落。蒋介石于7月29日在日记上写道:历代古都,竟沦犬豕矣,悲痛何如!然此为预料所及,故昨日已预备失陷后之处理,此不足惊异也。(《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四卷,第1140页)中日两国军力固然强弱悬殊,但是如此不经打,实在令人惊异。蒋介石于事前一再电告宋哲元,若日寇得寸进尺,“中央决心运用全力抗战”,要宋“刻刻严防、步步留神”守住北平,但仍冀望于明知不可能的和平解决,贻误战机,以至于仓促应战,中央更不及全力支持二十九军,导致迅速溃败,连失名城。蒋介石于7月29日记者招待会上,自认平津失败问题,“愿由余一身负之”,并表明抗战的决心。“抗战”一词,也是蒋介石首先坚持用的,以表示中国在日本侵略下,不得已起而应战!但是,后续的发展大大出乎了蒋介石的预料,日本不断在华北地区增兵,使得蒋介石不得不进行另一种判断,那就是是否真的是开启全面抗战。日本方面的一个行为却没有给他继续思考的余地,因为日军虽然增兵,却没有扩大战果,只是在华北集结而不开战,因此,蒋介石本来还要进行战斗的欲望却有些减退。线日的淞沪之战。翌日,国府外交部即发表抗战自卫声明。9月19日,蒋介石终于同意中共有关红军改编的主张,以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指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1日,正式公布《中苏互不侵犯条约》。9月22日,中央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接纳中共,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严格而论,“八一三”才是蒋介石决心全面抗战的开始,他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军委会现成为最高统部,编制大为扩充,设秘书厅以及六个部,分掌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调事宜,在举国一致对抗日寇侵略的情况下,蒋介石终于成为统一中国之最高领导人。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历经了三个月的鏖战后,终究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不得不撤兵上海。攻占上海之后,取得胜利的日军一路乘胜追击,占领了国都南京,但其一击破灭中国人抗日的信心和希望却完全落实,逐渐跌入了持久战的泥潭直至彻底失败。(参考:《蒋介石日记解读》)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