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toutiao/202507/20250726110316.html

南京“慧眼”落地马鞍山社区矿山装上AI“大脑”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5-07-26

  在半山花园社区,当老人意外摔倒时,安装在公共区域的摄像头会在3秒内识别并触发警报﹔而在12公裡外的南山矿区,摄像头正24小时盯着生產车间,任何违规操作或人员闯入都逃不过AI的“眼睛”。驱动这些场景的视觉算法,来自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视科技)。成立於2015年的小视科技,正通过自主研发的灵犀工业视觉大模型,重新定义机器“看”世界的方式。

  “如果把摄像头比作眼睛,传统AI只能‘看到’杯子是杯子。而我们的视觉大模型,要像人脑一样理解‘杯子為什麼倾倒、是否可能引发事故’。”小视科技平台研发部部长蔡鑫浩用“神经元网络”比喻其核心技术,面对各类场景中復杂的环境,如何多模态融合抗干扰,毫秒级动态推演,一直是小视科技AI视觉算法的追求方向。

  “我们曾隻用7天就做出了国内首个戴口罩人脸识别,这在当时对技术的挑战性非常高。然而,成果也是显着的,我们很快就在南京市江寧区1000多个小区实现了应用,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智慧社区。”蔡鑫浩回忆起小视科技一路“升级打怪”的歷程,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到智慧矿山、智慧校园,小视科技的发展伴随着“数据标注训练—模型开发—场景编排—部署应用”全流程链路,它搭建的AI开发平台,包含500多种算法,儼然一座“算法生產工厂”。“算力是基础,关键是平台,我们把所有物联网数据、成熟算法仓库都放一起,哪裡需要就直接调用算法仓,如果没有现成的,我们可以做中长尾定制。我们算过一笔账,这比以往传统算法开发,效率提升80%以上。”蔡鑫浩表示。

  支撑场景落地的,是小视科技深厚的底层技术积累。作為国内首批做人工智能视觉的公司之一,小视科技钻研人工智能视觉算法10年,突破多目标追踪技术——MiniTrack追踪、视觉大模型显着性检测、图像復原及稳健识别、小样本学习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际视觉顶级赛事CVPR全球第一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產值也位居国内细分赛道前列。

  走进小视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工程师向记者演示了视觉大模型的“超能力”:动态追踪,给AI装上“预判神经”﹔小样本学习,定制工业AI﹔多模态融合,安上穿透雨雾的“透视眼”……“我们的大模型就是要当工业界的‘火眼金睛’。”小视科技项目研发部部长葛鹏飞举例说,在小视科技已有的场景应用中,无论是山西煤矿的矿车卸货检测算法,还是北京后厨的动火离人预警系统,都可以快速部署,高精度识别,及时给出反应,误报率大大降低。其MOT多目标追踪技术,可以处理復杂光线、视线遮挡、运动模糊、微小目标等棘手问题,这使得小视科技的视觉大模型变成了守护安全的“电子哨兵”。

  “对於深耕马鞍山,我们是非常有决心的。未来,南山矿试点的成功经验可以转化為标准化方案。”小视科技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周吉祥称,目前,小视科技以政企协同為根,以场景攻坚為脉,将马鞍山的產业基因转化為技术进化的驱动力,系统性构建“南京强研发+马鞍山深应用”双核驱动生态,“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於此,让所有需要人眼判断的场景,都有AI的解决方案,让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新质生產力成长的土壤。”(韩德生 张令琪 柴胜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