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shehui/202307/2023071869381.html

青岛栈桥坍塌到底是什么原因?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7-18

  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一些委员指出我国目前对养老服务的财政补贴还是在补供方,如建设一个养老院,一次性给5万或者10万,还有补运营费用,按一个床位,每个月补500元或者1000元。

  这就是政府对养老机构给予的“补砖头”、“补床头”支持。尽管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但对于缓解一些养老机构面临的融资难、用地难、运营难等难题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而要想真正化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营机构又大量过剩的结构性供给矛盾,还需要“补人头”。

  正如张世平委员在会上列举的养老服务工作正面临的发展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全国600多万张养老床位,即使全部用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覆盖不足1/6。”

  “这与投入总量有关,更与投入方向和方式有关。”张世平认为应加快推进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变“补床位”为“补人头”,变“养人养机构”为“花钱买机制”,把财政补贴更多用在老人购买养老服务上,用在专业人才培养上。

  孙洁委员也建议政府对护理服务机构、护工提供适度财政补贴。并将财政补贴转向“补人头”、补护工、补护理服务机构,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的护理人员或服务机构进行补贴,缓解目前的养老床位高空置率与床位需求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诚如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所说的那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补砖头”要补到什么时候?通过何种方式“补人头”要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试点探索中,积累经验。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