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shehui/202302/2023021861384.html

失之毫厘的下一句这样理解正确吗?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2-18

  “我银行卡里的1.3万元就这样被盗刷,在联系对方的时候发现,对方已经迅速把我拉黑了。”吴女士介绍,她添加短信内的联系人后,对方表示快递因物流原因导致丢失,现在进行理赔。

  在对方的要求下,吴女士添加了对方的支付宝账号。“对方还发了他的工作证给我看,我也深信不疑。然后他就教我如何操作,他问我银行卡有多少钱,我就告诉他有1.3万元,他还让我把微信余额发给他看,随后就被告知理赔的金额会退款到余额通里面,半小时到账。之后,他用支付宝发了一个代付码给我,让我点进去付款,还让我放心,说这个是保证金,等理赔结束就退回给我。”吴女士说,很快她的银行卡里就收到了840元的理赔金额。

  就在吴女士以为一切都是“正常”时,在当天午饭期间,她就发现银行卡里的1.3万元被扣了,她形容当时完全“晕头了”,随后她就意识到自己是被骗了,等再联系对方时已被拉黑。

  骗子伪装成企业招聘人员,以“工资日结”“在家赚钱”等为诱饵在各大招聘平台广撒网,邀请求职者做简单任务并给予小额回报,取得信任后加大任务金额,编造各种理由让求职者继续刷单,最终无法提现。

  骗子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押金、资料审核费等理由向求职者骗取钱财,后再以各种借口不安排工作,或是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主动放弃,甚至收了钱就销声匿迹。

  骗子发布“境外高薪务工”的招聘信息,以高薪等条件为诱饵,一旦到了境外,骗子便会强迫求职者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并以此向国内亲人敲诈勒索巨额钱财。

  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更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此类人有谜一般的认知自信,不关注任何反诈宣传,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骗。

  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就能“日赚斗金”。这类人是高危被骗群体,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就等着一个不小心栽进去。

  此类人可能还未走出校门,或者刚刚步入社会,不谙世事,无法分辨复杂社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一通电话就能逼得他们嚎啕大哭,然后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钱款被转走。

  此类以年长者居多,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却逐渐与网络信息时代脱节,但还往往听不进其他人的劝解,轻易相信其他说客,执意在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有些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连子女都无法劝阻,最后耗尽毕生积蓄。

  网络贷款诈骗:以无抵押、低息、放款快,让你觉得仿佛天上掉馅饼一般,逐步按照对方所说的去操作,最终越陷越深。

  注销校园贷诈骗:骗子常常这样恐吓受害人——“如果不注销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影响未来贷款买房、买车”,最后诱骗其一步步进行转账操作。

  冒充熟人诈骗:“熟人”包括领导、老师、朋友等,对于此类诈骗,骗子最怕你进行核实,会不断地催促你,说这件事很急,要马上办,就等着你的一个“不谨慎”。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