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美食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meishizixun/202312/2023121678282.html

医保目录大幅优化6轮调整已为患者减负超6000亿元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12-16

  12月13日,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目前,符合我国国情、覆盖全部治疗领域的新药价格体系已初步建立,进口药基本上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超6000亿元。

  纵观6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治疗性新药替代了原有部分疗效不够确切、价格虚高的药品,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用药保障水平,规范医保用药管理。国内外企业的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患者提供同一靶点的不同治疗选择。

  为促进新进医保药品落地,国家医保局先是在调整部分药品的支付范围、修订药品表述等,将药品选择权交还给医务人员。后续落地方面,谈判药品直接挂网、信息系统调整、完善双通道等管理政策等措施,既确保谈判药品按照协议如期调整价格,又使得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23年医保目录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中阿伐替尼片同为肿瘤用药),其他领域用药59种。同时,调出了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发布会上介绍,经过本次调整,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重点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本次目录调整结果符合预期。

  在本次目录调整的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43个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率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迭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大部分药品属于近年新上市,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肿瘤用药达100个,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93个。2017年以前,医保目录内没有1个肿瘤靶向用药。如今大量新机制、新靶点药物通过谈判纳入目录,截止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含74个肿瘤靶向药品。这助力患者在很多治疗领域有不同代际靶向药物的多样化选择。

  复旦大学教授、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表示,经过6轮调整,国家医保局已经累计将744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其中谈判新增446个,覆盖目录全部31个治疗领域。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容易临床上滥用以及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

  从临床使用情况看,目录内药品在医疗机构用药的占比逐年上升。中国药学会对部分样本医院的监测表明,2018至2022年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占样本医院院均全药使用金额比例上升至86.73%。医保目录通过“吐故纳新”,引导我国临床用药“提档升级”,多数治疗领域已经与国际主流用药看齐,医保药品保障水平实现了跨越。

  除更好地服务临床外,国家医保目录更新能进一步带动创新药发展。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在坚持“保基本”前提下,国家医保局将创新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加快临床应用等方式,大力支持创医药的发展。截至2023年10月底,协议期内的谈判药品,医保基金累计支出已经达到2447亿元,带动相关药品实现销售3540亿元。

  为支持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国家医保局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如建立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创新药支持机制。今年共有25个创新药参与目录谈判,成功率达92%。与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个百分点,平均降幅低4.4个百分点。此外,为完善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规则,国家支持部分药品出海,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对一部分药品实行谈判,价格保密。比如,在今年药品目录中有230个谈判药品实行了价格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缩短。国家医保局建立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原来最长8年缩短到1年,将目录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制改成企业申报制。新药获批上市到进入目录的时间从5年多缩短至1年多,80%的创新药能够在上市之后的两年内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国内创新药企的研发成果借助快速入选国家医保目录,或有望加速扩展院内市场。以博锐生物为例,其首款国产自研靶向CD20的1类创新型生物制品泽贝妥单抗注射液安瑞昔®于2023年5月17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后,填补了浙江省自研创新单抗药物的空白。获批接近6个月后,该药物进入本次国家医保目录,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

  对于新准入目录和今年续约的药品,原则上根据企业申报的情况来确定。对于目录内原有的品种,按照“保障基本科学合理,减少限制同类,平衡逐步推进”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各地的临床实际情况,临床需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分批调整规范的工作方案,在今年的工作中按照计划调整了部分药品的支付范围。

  将原有目录中个别表述不够合理的药品进行修订,使之符合药品说明书以及临床实际的情况。未来,国家医保局将根据临床用药的情况,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医保的管理能力,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稳步推进调整工作。在保证基金安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之下,分批分步调整医保药品的支付范围,将更多的用药选择权交还给医务人员。

  为进一步优化国家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机制,今年国家医保局从工作规则、评价证据要求、评审方式、政府与企业沟通、信息系统功能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其中,评审方面,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医保专家、药物经济学专家4组专家同台联合评审,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公平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评分,使药品目录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医保管理方式更加匹配。

  比如,礼来的抗肿瘤领域CDK4 & 6抑制剂唯择(阿贝西利片)联合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淋巴结阳性,高复发风险且Ki-67≥20%的早期乳腺癌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适应症首次纳入医保。与此同时,该药物的HR+, HER2-晚期内分泌敏感与晚期内分泌耐药两大适应症续约,覆盖早期和晚期乳腺癌人群。在同一靶点,另一大型跨国企业诺华的乳腺癌治疗创新药凯丽隆®(琥珀酸瑞波西利片)入选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为了尽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国家医保局后续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目录的落地。确保谈判药品按照协议如期调整价格,并且实现挂网,做好目录落地基础准备工作。通过与医疗机构联动,及时地将目录新增的药品纳入配备的名单,提升用药保障的水平。进一步完善双通道等管理政策,强化目录准入之后的管理,加强对目录的药品,特别是谈判药品使用支付的数据监测。未来,医生和患者可通过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和官网通过查询渠道,了解相关企业报送的药品配备机构名单,以便查询以及购买谈判药品。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