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快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uaixun/202508/20250830111847.html

美媒:F-35A突破500架后削减采购数量已成定局;但F-35无可替代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5-08-30

  美媒《军事观察》报道称,美国空军近日迎来了第500架F-35A隐身战斗机的交付。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单一军种装备隐形战机的纪录,也让美国成为全球在隐身战斗机数量上独占鳌头的国家。然而,F-35A的采购计划却面临逐步缩减的现实困境。虽然美国空军最初设定的目标是采购1763架,但如今能否最终达到850架仍存巨大疑问。

  F-35原本是为满足美军三大军种的通用需求而设计的“低成本隐身机”,它的使命是替代F-16、F/A-18C/D和AV-8B等老式机型,同时通过国际联合研发和大规模外销,拉拢盟友、打击对手的航空工业。表面上看,F-35项目实现了既定目标:它的确让欧洲在自主研发隐身机方面失去了动力,但副作用是,美国自身的航空工业也在某种意义上遭遇了“自伤”。

  回顾历史,F-16中型战斗机在1974年首飞,并于1978年正式服役。虽然它的性能和性价比在当时颇具竞争力,但欧洲各国凭借深厚的航空工业积累,并没有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积极引进美国战机。因此,F-16并未重现F-4、F-5、F-104甚至F-86那样的全球热销盛况。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英国的台风,瑞典的JAS-39以及德英意联合研发的“狂风”等机型纷纷问世,显示出欧洲在四代机研发上的雄厚实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经济与军费压力,便强行将三军的战斗机需求合流为JSF联合攻击机计划,催生了F-35。美国拉拢盟友参与其中,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压制欧洲航空工业的独立发展。结果是,F-35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梦寐以求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美国空军也接受它作为F-22的低端搭配,但美国海军始终对单发的F-35C兴趣寥寥,更青睐双发舰载机。对于欧洲盟国而言,F-35则是“甜蜜陷阱”,在引进该机型的同时也削弱了本国航空工业的独立研发能力。

  自2006年F-35A首飞以来的近20年间,欧洲几乎没有任何新的隐身战机项目实质进展。若与1990年首飞的YF-22相比,欧洲在五代机研发上已落后美国数十年。F-35的存在正好切断了欧洲隐身机的技术追赶路线的性价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它过度“成功”,连带摧毁了美国继续研制先进隐身战机的动力,导致F-22在2011年被迫停产。

  如今,美国海空三军几乎别无选择,只能继续采购F-35。空军更是一度喊出1763架的目标。截止2025年中,美国空军已经列装500架F-35A,数量上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但F-35的局限也日渐凸显。该机在设计之初更偏重对地打击,而非空优作战。在面对三、四代机时,凭借隐身和信息优势它依然游刃有余,但在面对歼-20、歼-20S甚至新锐歼-35等同代机时,其机动性差、速度慢、隐身性能有限、超巡能力不足等短板就一览无余。

  尤其是歼-35这类中型隐身机的出现,让美国海军愈发清楚F-35的短板。若要比拼综合性能,F-35不仅难敌歼-20等重型战机,甚至在同级别的较量中也显得吃力。更严重的是,美国空军原本的1763架目标已无望实现,采购量在2026年已削减至24架,未来是否能突破1000架都成疑问。

  此刻,美国的两难境地尤为明显。F-22已经停产,无法重启以弥补产能空缺;而空军与海军寄予厚望的NGAD六代机计划却落后于中国同行。中国已展示出至少两型六代机,其中一型明显是舰载机版本,甚至连弹射装置都已曝光。面对中方的快速推进,美国在F-35和未来战机的衔接上陷入被动。

  综上,美国虽然计划逐步削减F-35的产量,但在没有成熟替代者的情况下,仍只能勉力支撑,继续采购这款已显后继乏力的战机。而在外有歼-20、歼-20S和歼-35的强势竞争,内有六代机进展落后的背景下,F-35的未来显然并不乐观。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