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eji/202403/2024030282797.html

万人敬仰到万人鄙视:两鉴宝专家一个忽悠24亿一个忽悠8000万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4-03-02

  从那之后,鉴定一词便流传了下来,并且还衍生出了鉴宝专家这么一个职业,他们凭借在各领域里的多年经验和一双“火眼金睛”来辨真伪、鉴定宝物价值,也有着多种荣誉傍身。

  在20世纪初,有关鉴宝的各类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挤占了各大卫视的播出时间。譬如之前知名度较高的由央视制作播出的《鉴宝》,它主要是以百姓的收藏品为对象,讲述收藏品背后的奇闻异事,随即由专家来对其进行鉴定,新颖的节目形式以及各种令人大开眼界的宝物吸引了一批电视观众的观看。

  这一切都反映了鉴宝活动在当时的一个火爆以及鉴宝专家的地位。但为何才这么些年,鉴宝活动便开始日益下滑,而鉴宝专家这个职业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这一切恐怕还要从那两个本处于万人敬仰地位的鉴宝专家杨伯达和刘岩说起,他们一个以假乱线亿,一个则是以线万。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上看着与人体形状类似,由玉片和金丝编缀而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只是没想到这种国家级别的文物也有人敢造假,并且还有专家“助纣为虐”,这一案件不仅成为了当时的热点事件,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耻辱,专家一词也逐渐被污名化。

  1988年,北京有个名为“东华金座”的项目批准立项,但是开发此项目的公司却因为资金问题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无奈之下就只好将项目转手他人。

  而这时候一位名叫谢荣根商人看重了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于是便打算入手,但他入手后却并未好好经营这个项目,而是伪造了几百份的房贷合同,并借此向北京建行的各分支骗取了贷款6.6亿。

  这还不够,谢荣根此人也是骄奢淫逸的主,他在贷款到手之后没有继续加工项目,而是把这些钱都花费在了个人包装上,吃穿用度无不奢侈,一边假惺惺的以慈善家的身份四处捐款,传播自己的好口碑,而另一边却拖欠材料费、工人费用,最后的结果便是导致了“东华金座”项目不得不停工。

  随后银行也发现了谢荣根的骗贷行为,便找到了谢荣根谈判。而谢荣根并不慌张,而是带着银行领导去参观了他所“收藏”的金缕玉衣,再次将银行领导骗了个结实。

  当然,光是这么一件藏品也并不足以让银行继续向谢荣根放贷,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以杨伯达为首的五位鉴宝专家对这件藏品的鉴定结果,而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杨伯达当时还担任着故宫博物馆馆长一职。就这样,24亿的天文价格以及五位专家的认证让银行最终再次相信了谢荣根。

  而事实上,这个鉴定结果却是无比荒唐的,首先不谈这件金缕玉衣本身就是谢荣根假造的,当时的鉴定程序也是极不合规定、不符合正当流程的。

  按理来说,对于文物的鉴定需要经过多个流程,而据记者在事后采访得出,当时几位专家却只是围绕着玻璃柜走了几圈,看了几眼便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

  最终谢荣根被判处无期徒刑,而专家们却互相推诿说只是当初看走了眼,这样轻飘飘的回答实在让人难以信服,也无怪大家对于专家的质疑声会越来越多。

  以线年,河南省有两个兄弟出于对电视鉴宝节目以及鉴宝专家的信任,带着祖传的宝物康熙的《重阳汉柏图》去参加鉴宝节目,但是鉴定结果却不如人意,专家告诉他们说这个祖传的宝物是个赝品,价值不大。

  得知结果的兄弟俩便打算收拾收拾回家去了。但就在他们对那幅画不抱希望的时候,一位名为刘岩的鉴宝专家却跳出来告诉他们说,虽然这个宝物是个赝品,但仿的不错,而且有商人愿意买,并且还出价17万。

  兄弟俩一听,仿佛又落到了好处,赝品居然也能卖出不错的价格,于是便爽快成交了。但后来的结果却证明他们的画并非赝品,而是实实在在的宝贵文物,而那个名为刘岩的专家才是个赝品,是个贪图钱财的无良“砖家”。

  他们不甘心如此,便一纸罪状将刘岩告上了法庭,希望法院能够判给他们一个公道。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商人和专家联手做的一场局,但是兄弟俩却拿不出明显的证据证明这两幅画为同一幅,于是也就此败诉。

  技术上的出错可能是本身鉴定年龄有限导致的技术不精,也可能是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步,毕竟鉴定技术不可能伴随终身,人一老,体力和心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断力就会彻底往下走。

  因而也有人提议,过了七十岁之后,便最好不要再开鉴定证明了,这不仅能保住自己的万年声誉,也能避免社会的损失。

  而道德上的滑坡诸如前文中的刘岩,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赚点小钱甚至是特意做个局来赚一笔大钱,而更让人心寒的是此类以权谋私的事情在鉴宝圈也并不少见,这也是如今文物圈乱象横生的一大原因。

  西汉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对于利益的追逐无可厚非,然而为了利益而选择抛弃人类自古发展而来的道德秩序,那便是失去了人性。技术出错可以原谅,而当道德出现瑕疵那还是别在圈子里混了,切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