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keji/202301/2023012560021.html

关于牵牛花的特点网友如何看?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1-25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韦衍行)9月12日,北京人艺经典大戏《家》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这部首演于2011年,于去年再登台的《家》曾不断收获专家与观众的赞誉。随着一轮一轮的上演,《家》的主创们一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原着精神,一方面则回归戏剧的初心和本真。“以真实为出发点,用生命去表达。”导演李六乙说。

  从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到一部舞台上的诗,巴金和曹禺两位文学大家成就了话剧《家》的经典地位,而二度创作则给了这部作品以鲜活生动的生命力。“因为是经典,所以需要不断深入,从中找到思想性和情感的意味。”李六乙称,这次上演的《家》可以说是升级版,“从抒情到诗意,从故事、情节、人物的真实到心理的真实。将戏剧的美学还原到表演,让演员们在舞台上实现无限的可能性。”

  “觉新、瑞珏和梅,我们三个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彼此间有一个不用说出来的故事。我们在排演过程中会痛苦和纠结,因为这种情感都是勾在一起的,所以容不得一点假。”扮演觉新的荆浩介绍称,这种真实让演员内心更痛的同时也带来一种冲击力。“他们之间心中有彼此,有爱。我们戏里戏外的默契和了解,让我们创作起来更能理解和走入人物。”饰演瑞珏的卢芳与人物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同频共振。梅的扮演者张培认为,自己与作品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家’的意义就是‘在一起’,从十年前到现在,我觉得是一种成长,如果没有在一起,就不会有成长的机会。”

  北京人艺再演《家》 导演李六乙:回到戏剧的初心和本线日,北京人艺经典大戏《家》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这部首演于2011年,于去年再登台的《家》曾不断收获专家与观众的赞誉。…

  9月11日19:30,人民艺Show携手国家大剧院推出“民族音韵”音乐会。 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瑰丽的文化。…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