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jiaoyu/202409/2024090192662.html

科普研学动动手去1865寻迹大运河文化内涵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4-09-01

  8月31日,“千年寻迹——江苏大运河文化展暨科普研学活动”在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C4栋江苏省文化创意成果展示中心开幕。活动由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联合主办。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公园)建设实施5周年,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大运河奔流于中华大地上,发挥着航运、水利、生态保护、沟通南北经济等诸多功能,是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大运河江苏段,作为孕育大运河的摇篮,被运河历史最为悠久、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洁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大运河文化价值分享,强调了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公园)建设实施5周年,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

  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河流大运河,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她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水道,更是连接古今、融合文化的璀璨项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不仅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加强了南北物资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带。

  本次活动将持续到10月下旬。活动期间,还举办“优秀科技志愿者”和“优秀科普讲解员”的评选。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担任学术顾问,由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指导,并得到了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板块:“流动的文明”板块展现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历史的痕迹”板块展现大运河历史留存的痕迹;“时代的光彩”板块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出的新时代光彩;“对话大运河”板块引领着人们一起沉浸式体验运河文化。本次展览展出的大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出自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运河之歌”》《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扬州运河谈》《大运河盐文化研究》《盐城——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名都》《中国故事·运河篇》等运河主题图书。

  河海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谢业保认为,本次展览对贺云翱教授编写的《新时代“大运河之歌”》以及扬州市政府组织编写的《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等运河主题图书内容进行整合,是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河海大学出版社、晨光1865园区共同打造的运河文化展览项目,是出版社尝试深入挖掘出版资源、多角度提升社会效益的一次重要尝试。

  本次活动能在秦淮河畔的晨光1865园区举办是一次机缘:京杭大运河的开挖、金陵机器局的创办,都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事件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江苏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江苏,以江得名、依江而生,与江共兴;江苏既是大运河的生长原点,又是长江的重要节点,同时还拥有曾经奔腾入海的700多年的一条黄河故道;而肇始于1865年的金陵制造局,作为民族军工的先驱,更是见证了中国科技发展从模仿到创新的到自立自强的伟大历程。如今,晨光1865园区不仅是新金陵48景之一,也成为了“运河百景”之一。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莉萍介绍了运河主题研学产品,这些产品将为大运河文化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持,让更多青少年能够近距离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

  吸引现场观众的是,本次活动不仅展出了大量关于大运河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还设置了“一滴水的奇妙之旅”、云锦布贴画“一滴水”“年年有余”,以及“贪吃的小船”等多项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