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屋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eralgroup.cn/fangwuxinxi/202301/2023012760109.html

关于清瑟怨遥夜下句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来源:未知(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大黄蜂 时间:2023-01-27

  第二次中东战争源于苏伊士运河危机,这条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虽然在埃及境内,可控制及使用权在英法手里,1882年,英国获得运河的驻军权。

  毕竟自家的运河被外国控制肯定会引起国民的不满,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率领“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亲英法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4年10月英国与埃及达成协定,同意陆续撤出驻军,撤军的一个条件就是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必须得在英法手里。令英法没想到的是,1956年6月,英军陆续撤军完毕,7月26日埃及政府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苏伊士运河为国家所有,公司的全部财产充公。

  埃及政府的决定惹恼了英法,于是英法提议对运河实行国际管制,并向安理会提交了国际管理的提案,终被安理会否决。于是英法准备军事介入,可这俩老牌的大国经历了二战早已实力不济,此时法国想到了埃及的死对头以色列,而以色列呢,早看埃及不爽了,因为埃及一直拒绝以色列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而且早在1955年11月以色列就制定了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这次英法来求合作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英法和以色列准备联合对埃及动刀子。

  沙龙在前线点,以色列开始了军事行动,首先派伞兵向米特拉山口突击,并与埃及军队交火。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勉强占领谷地东部,1956年10月31日以军又突击占领了阿布奥格拉,埃及军队又失去了一战略要地,当然了,埃及军队的抵抗还是很顽强的,给以色列造成不小的损失,导致以色列撤换了前线指挥官。

  埃及军队的抵抗是很顽强的,可毕竟面临三个国家的围殴,也只能仰天长叹了。1956年10月31日下午英法空军轰炸了埃及的15个机场和重要的城市,并轰炸了西奈半岛,使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英法海军也对埃及的重要港口发动了攻击,埃及主力被迫陆续撤出西奈半岛。然而占尽优势的英法以联军在进攻塞得港时遭到埃及军民的联合阻击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港口,正当双方打的如火如荼时,从匈牙利事件事件中抽身的苏联立刻照会以色列英法,要求各方停火并希望与美国一起解决双方的战争问题。美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但也担心事情会扩大化,于是要求英法12小时内停火。此时的我国也正式声明支持埃及政府并无偿援助埃及2000万瑞士法郎。

  至此,由苏伊士运河引起的第二次中东战争算是结束了。赢家是谁呢?输家是谁呢?首先赢家肯定是以色列,虽然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以色列最终撤离了西奈半岛,但这一战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也算收获不小了。 埃及也算是赢家,虽然损失不小,可毕竟苏伊士运河被自己完全控制了,真正的输家是英法,打了半天什么好处没捞到,还被国际社会谴责了一番,又彻底失去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就连老大哥美国都对英法的行为很不满。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